阳明病,自汗出,若发汗,小便自利者,此为津液内竭,虽硬不可攻之,当须自欲大便,宜蜜煎导而通之,若土瓜根及猪胆汁,皆可为导也。夫受病之原则同,亦可均谓之伤寒。
若热邪入于阳明之经,汗出而渴,脉洪而数,白虎汤清之。今以痰凝气窒,故以二陈汤加竹茹、枳、桔。
若腹大满不通者,可与小承气汤。上章多汗亡津,肠中干结,内热谵语,未必燥屎,故用小承气汤。
今症疫邪,自肠胃而发于外,热邪散漫体中,不肯敛结于肠胃,故但立发表清里二法,不立承气下行之方。 上章以腹满吐食自利定真太阴,此章以自利不渴承明太阴寒症,《尚论书》皆注热邪,误也。
此申明少阴下利,有寒热两途。 如身热目疼,汗下后过经不愈,诊得尺寸俱长者,阳明病温也。
寒湿伤表,用败毒散。 用润不及,则偏于燥而热不减。